![]() |
![]() |
#1 |
工程師
註冊日期: 2008-10-28
文章: 57
聲望力: 0 聲望: 10
![]() |
![]() 如附圖
Lens 7 外觀 PROE 為原始外觀尺寸(藍色) UA3P 為射出成形後之實際量測面形值(紅色) MOLDEX原始為RHINO網格轉入MOLDEX的原始圖,為分析前的外觀(綠色) MOLDEX變形為RHINO網格轉入MOLDEX的原始圖,分析後的外觀(綠色) ![]() 謝謝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#2 |
助理工程師
註冊日期: 2008-01-05
住址: 豐原
文章: 25
聲望力: 0 聲望: 10
![]() |
![]() 如果哪一家模流軟體告訴你他們的軟體翹曲準度在幾條內
不要相信他那是注死的,因為你無法把所有條件設進去軟體內 你也無法把分析的條件全部設進機器內, 再來機器本身如果顯示出力100MPa,實際不一定就會100MPa 模流有非常多因素會讓模流不準,如肋的包風,因軟體並不會計算排氣 所以很深的肋波前是不會準的(因風包在裡面,就算排扁梢也來不及排氣) 模流玩了3年,稍稍玩出一點點心得 1)波前在很深的肋會不準,其他約90%的準度 2)水路冷卻分析(現場實測約10度誤差)可接受 3)流道溫升,準(熱澆道溫控有偵測到) 4)變型翹曲,可確實看出變形的趨勢,但變多少量與實品有誤差 ,所以這時就要依冷卻分析的結果去設計局部獨立水路讓現場調模溫 卻實有效 5)判斷射壓,會準,我多用來算成品需要幾個入點,尤其熱澆道模具入點 設計不夠會很慘 以上 |
![]() |
![]() |